頸椎的問題在生活中是最常見的,進而造成在生活中像是、失眠、頭疼、肩頸酸疼等。
我們的頭大約和一顆保齡球的重量差不多,試想著當我們用錯誤的方式去拿保齡球時,手就很容易受傷,而頸椎的工作,就是時時刻刻在支撐著一顆保齡球,如果方式不正確,自然也很容易出問題。更關鍵的是,我們全身的所有訊息傳達,都要通過頸部傳送到腦部。
正骨手法培訓告訴大家,頸椎常見的三種錯位在體態(tài)上的展現(xiàn)形式為:
頸椎側彎
當頸椎發(fā)生側彎時,例如:頸椎左側側彎,頭部也會向左傾斜,左側的肩胛提肌、胸鎖乳突肌、斜角肌和左側斜方肌上部都會產(chǎn)生緊繃。產(chǎn)生疼痛后,通常會下意識的將頭部傾斜到疼痛的那一邊,以減少動作,避免不適!
頸椎旋轉
當頸椎發(fā)生旋轉時,我們仔細的發(fā)現(xiàn)某一邊的下巴范圍比另一側的大,如上圖所示(左側下巴可看見的范圍較大),這是很細微的,難以被察覺的變化!
頸前傾
事實上患有頸前傾的人比例很高。頸曲的改變會導致頸椎的穩(wěn)定性變差,更容易受傷誘發(fā)頸椎病變。 當探頸時我們發(fā)現(xiàn) 坐著或者站著,腦袋不是正直,而是下巴向上揚,同時頸部前探,九成九就是探頸。
從上面三個案例中,我們輕松的可以發(fā)現(xiàn) 當頸椎產(chǎn)生移位時,頸椎的伸展肌群也會有所緊張,各種移位的癥狀也會在生活中展示出來。從技術的角度中,姿勢評估只是觀察步驟,實際操作中應加入中醫(yī)正骨觸診來判斷頸椎的移位。
您感興趣的新聞
|
上一條:正骨培訓:股骨頭壞死三期以內,一定要認真聽聽正骨老師這段話
下一條:正骨培訓痛立止理骨術:你的“背”泄露你的“病”! |
返回列表 |